“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出自一副徽州人家的传统对联。下联是,“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这幅直白如白话文的对联却深深打动了我。
自古以来,读书和经商势不两立。在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似乎可以轻视一切,而商人的地位从“士农工商”的排序中可以窥见一斑。现如今,做生意的骂读书的没用,读书的骂生意人势利。有钱的看文化人穷酸,有文化的嫌有钱人肤浅。如此这般鄙视链比比皆是,循环往复。
而在徽州,读书和营商却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读书的可以放下书本去经商,经商的在打算盘之余也会拿起书,读书经商两不误。这样的文化理念,让徽商成为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儒商”,让新安理学的理欲观念深入人心,让诚信这一古今稀有的品质,在人与人的交易中闪现光芒。
“待人接物,诚实不欺”是徽商留给世人的印象。第一次看到这个描述的时候,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要说「诚实」,这大概都快演化成一个贬义词了吧。在现代的语境下,诚实意味着老实、呆板,甚至无能。在以“机灵”为最高行动指标的当下,没有人会用“诚实”夸人,最多在自己占到便宜之后,暗地里褒中带贬地来一句,“这人太老实了”。
“贾而好儒”是徽商留给后人最大的精神遗产。在人心不古的今天,最好的人失去信念,最坏的人极度狂热,人心惶恐、摇摆,找不到可以依托的精神力量。然而,历史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拥有巨额的财富,却温文儒雅、诚实守信。这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典”,徽商凭借信义服人的名声,在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江南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历史痕迹。自古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徽商落脚后定居他乡,仍然念念不忘托举自己的乡族情谊,每当宗族有事祠堂待修,出钱出力毫不迟疑。他们的子孙后代在诗书理学的濡染和财富的依托下,越走越远,越飞越高,心中依然挂念那个依山傍水的精神家园。
鼎鼎有名的博学大家胡适出生于江苏,他的口述自传第一句话便说,“我是安徽徽州人……”。他将从小吃到大的“徽州一品锅”,搬到美国招待国外友人,搬到餐桌招待老朋友,以至于被散文大家梁实秋动笔入文。在写给10岁儿子的离家书信中,胡适着重嘱咐,你是徽州人,要记得“徽州朝奉,自己保重”。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在祖辈的谆谆教诲下,将耕读好儒的文化世代相传。用料再好的房屋终有一日会破败坍塌,精美的石雕木雕在时代的动乱中也很少能够幸存,而“三代不读书,就是一窝猪”、“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书香传统却能经久不衰。
在对徽州文化的探索中,在对这些谚语、楹联、民谣的反刍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平和厚重、让人舒适的、历史沉淀下来的世界。
这一块土地,在用自己的伤痕和寂寞,为世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
Written on April 29th, 2024 by S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