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RRY'S BLOG Possible Lives

你是这世界的礼物:MBTI 给我带来的启示

cover

1

印象中我很早前接触过 MBTI 测试,因为我对 Mediator 那个和事佬形象是有印象的。那时大概是测完就算了,导致后面完全忘了这茬。前段时间我对象发来测试结果链接,说他的 MBTI 类型变了。我也跟着测了下,出来了个让我似曾相识的结果:INFP。

如果不是步入中年想更了解自己,我也懒得去管 INFP 是什么。就是这一念之间的好奇,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我觉得哪里不对,又或哪里有意思的地方,突然一下子连通在一起了。

INFP 第一个字母 I 代表 Introverted,可以理解为内向者。与它相对应的是外向者 Extraverted(E)。它和传统意义上的内向 or 外向有一些不同,它指的是一个人的能量获取方式。

I人的能量来源是自己,是独处,是过去的体验和内心的价值观。相对于客观世界,I人对观点和概念更感兴趣;E人的能力来源是外界的人和物。他们更愿意与外界互动,与人交流,更“憋不住话”。

INFP 最后一个字母 P 代表的是知觉 Perceiving,与它相对应的是判断 Judging(J)。在我看来,这四个字母中最后一个是关键。你是P人还是J人,直接决定了你和这个世界的互动模式。

P人更习惯于不停地从外界吸取信息,不敢做决定,深怕错过了某些重要的信息,所以他的行为更多地表现为:开放、灵活、接受变化、喜欢保持选择的弹性;J人更习惯于在获取到足够能支撑做决定的信息后,不再与外界互动。所以他的行为更多地表现为:有条理、做决定、计划未来、喜欢结构和确定性。

你可以这样理解他们的差异。P人更愿意享受外在的自由和空间,J人更愿意享受外界事物被安顿好后内在的空间和自由。

这就为什么P人总是看起来那么随便、散漫、不争不抢,也不太会卷的原因。他们不是懒,是不愿意卷。他们更在意自己的节奏和感受,不愿意为了外界的评价或竞争去牺牲内在的秩序感。

我这么说并不是要给P人开脱,只是希望我们都能接受自己、减少内耗,这样我们才能拥有足够的能量去追求想要的人生。

如果说得残酷一点,这些字母代表的特质很可能是生来自带,并在学习、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不断强化和内化的。如果说得乐观一点,成为一种人并不代表就一定会比另一种人更快乐、更富足、更平静、更幸福。

这个世界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平衡。所以接受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和升级自己,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才是 MBTI 理论的意义。

2

那么话说回来。可能有些人说了,我是P人,可是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在与外界保持多持续的互动。这就要回到第一个字母 I/E,你的能量来源是内在还是外在。

P (Perceiving) 更多指的是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模式,而如果你的能量来源是自我内在的世界,就代表着你最擅长的功能(也就是第一功能)可能和外界没关。

那么,我们每个人最擅长、最顺手、做起来几乎不费力的事,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就要提到中间两对字母:直觉型 Intuitive (N)/ 实感型 Sensing (S),以及感受型 Feeling (F) / 思考型 Thinking (T)。

直觉型的人更注重概念、可能性、联想与整体图景;实感型的人更注重现实、具体细节、经验与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在我看来,那些很容易把想法落实、行动力很强的人都是实感型 (Sensing) 的人。他们从现实、经验和客观世界出发,更愿意尝试和执行像 AAR (After Action Review 行动后回顾)这样的复盘工具,还有像 SWOT 分析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 这样的分析工具。

所以熟悉 MBTI 的人都知道,ESTJ 是最适合在这个社会生存的一类人。他们外向、有现实感、注重思考和逻辑,同时还井井有条。

而 INFP 呢,恰好相反,是最苦逼的一群人。他们内向、感性、整天想着“大局”,看重意义,同时还散发着飘忽不定的浪漫与随性,像生活在一团雾气里的诗人。他们的问题从来不在于不做事,而是对“什么才值得做”太过执着。

对 INFP 来说,需要找到与自己内在价值观一致的方向,找到真正有意义的事,才能产生现实的行动力。否则,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可自在了,哪怕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也撼动不了那颗游离其外的心。

3

回到前面要说的,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上挖掘的第一功能,也就是所谓的「天赋」是什么呢。

这样,我们每个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类型找到自己擅长做的事啦。这太有意思了,有没有。

当然,你也可以不相信这些神叨叨的心理测试,就像我第一次接触一样。但是,当我更深入了解了它的理论依据和发展历程后,我的看法发生了变化。

MBTI 不是一拍脑门想出来的。它起源于 20 世纪,由心理学大师荣格(Carl Jung)提出的心理类型理论演化而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验证,才逐步形成今天的 MBTI 框架。你可以上网搜搜那些针对不同 MBTI 类型的行为表现,如果感觉到哪怕有一点点被说到心坎,不妨多了解一下。

相对于小视频里充斥的那些人际关系也好、职业选择也罢,又或者各种各样的家庭矛盾和亲密关系困扰,MBTI 更像是一套介绍人类个体底层逻辑的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接受自己,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他人。否则,我们到老可能都会以为,全世界只有像我们自己一类的人。

我们可能会因此对他人行为的迥异感到困惑和不解,会为自己的格格不入感到羞愧和难过。然而,所有的这一切只不过是差异,没有好坏和对错。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大千世界里独特而不可或缺的一个样本,是这个世界不可替代的一种存在。

所以,无论如何请不要否定自己。我们都有上天给予却被自己埋没起来的天赋,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礼物。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英文)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ch/%E4%BA%BA%E6%A0%BC%E6%B5%8B%E8%AF%95(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