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RRY'S BLOG Possible Lives

你有哪些自己不知道的思维陷阱

cover


最近看到一句话:“信息的本质是意外”。让我深有感触。

我们处在一个被“情绪和废话”裹挟的信息环境,台面上多是无聊的理论和廉价的信息,真正有价值的声音往往被边缘化。

那些空洞的观点,在不断重复中被包装成共识,在情绪共鸣的裹挟下,悄然操纵着人们的思想。它们让人误以为句句有理,于是我们在多数人的压力下,将其奉为圭臬。

它们让你感觉良好,并在良好的感觉中丧失质疑和否定的能力——而真正的成长,正是从敢于否定开始。

人类有一种思维习惯,叫确认偏误。它倾向于这样诠释新信息,让它们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简单来说,我们都在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知道”。

在一次次自我确认中,我们越发确信自己的正确,存在感不断膨胀,自我也随之放大。可随着自我的膨胀,失控和灾难也悄然逼近。

我们在错误的观念中陷得越久,就越难摆脱它的控制。因为由这些观念衍生的经历,早已与我们的过去紧密相连,否定它们,仿佛就是在否定自己。

与自我相关的思维陷阱,除了确认偏误,还有控制错觉——我们能控制的东西比想象中的少。

这同样是自我放大的产物。它让我们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

人最害怕的是失控。我们能够忍受暂时的痛苦,是因为能看到希望,而希望恰恰意味着未来的可控。

失控或失序,会让人一直处于应激状态,并激发一系列身体反应,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激素分泌失调等,消耗大量能量。为了逃避这种痛苦,大脑让我们以为自己控制的比实际多。

控制错觉的一个经典脑回路就是,总以为过去的某个行为,对今天的自己和他人产生了超出实际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在一次次的回顾中不断放大。

如果我们对自己不够诚实,还会出现另一种常见的思维惯性,那就是认知失调,也就是传说中的自我安慰,或自欺欺人。

人类为了逃避痛苦,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为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是一种最常见的认知失调。为了逃避失败和避免承认错误,我们会编造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欺瞒大脑(或者大脑编造理由欺瞒我们?),并让它不要去较真,从而感觉良好。

直面痛苦是人生必经的课题。如果我们一直陷在认知失调的“自圆其说”中,人生就会像鬼打墙一样,一遍遍走进相似的死胡同,翻出相似的牌,永远走不出来。

我们当然有权利顺从潜意识里的思维惯性过完一生,只是一直在原地打转,看到的风景就少了,也总有玩腻的一天。

确认偏误、控制错觉和认知失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思维局限。它们让我们离真实客观的世界越来越远,错过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在我们察觉之前,它们早已在无声中塑造着我们的人生轨迹。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常见的思维陷阱,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决定,像是在潜意识里悄悄牵引着我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