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RRY'S BLOG Possible Lives

如何利用多巴胺解决拖延、懒散和没动力?

cover

目录


最近,我感觉自己多巴胺分泌不足。

这还要源于我发现自己是“回避型人格”说起。从小到大,我一直对外在世界表现得“漠不关心”(手机上瘾对我来说不存在的,老娘根本不关心外面发生什么),习惯性沉溺在内在感受里(我说我对痛苦的感受程度比别人多嘛)。

于是,分泌血清素这类在乎内在感受的激素对我来说“轻车熟路”,而分泌多巴胺这种外在奖励激素,对我的神经来说有些陌生。

于是,我最近在学习如何提高自己体内的多巴胺分泌水平。然后,我就发现多巴胺不止是“快乐激素”那么简单,深究起来可以解释很多行为,比如上瘾、拖延,甚至可以上升到整个人生体验。

为什么兴奋完后会感到空虚?

多巴胺可不是随随便便让你快乐的,每一份快乐背后都有痛苦的代价。

我们在设定目标并努力达成的“高光时刻”,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胺递质,我们感到很爽。

可是,在感受完快乐的瞬间,紧接着我们会体会到痛苦。这种痛苦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无聊、空虚。这是因为我们在“高光时刻”分泌太多的多巴胺,导致随后一阵子体内多巴胺水平太低。

为了缓解这种痛苦,我们会不断地追逐更高更远的目标。这就是欲望的产生机制。

欲望不仅仅是追逐快乐,也是缓解痛苦。

多巴胺是如何让你成瘾的?

多巴胺不只是在欲望得到满足时分泌,还在期待中产生。

当我们在脑海里想象拥有某样东西,或实现某个目标的时候,我们会分泌多巴胺并感到兴奋。对多巴胺来说,快乐和痛苦是先后成对出现的。这种脑 high 会带来随后某种程度的痛苦,并化身为一种“意识到自己想要却不拥有”的渴求。

于是,为了缓解期待带来的痛苦,我们会付出行动去追求实现目标带来的快乐。所谓的动力,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每一次完成目标,并经历了更大的快乐和痛苦后,多巴胺又会催促我们期待下一次更“刺激”的行动。

这种不知不觉中无止境的循环,可以是事业成功的无穷动力,也可以是成瘾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要小心把兴趣“当饭吃”?

我们在享受一件事情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我们沉浸其中,忘了时间。我们享受这个生命过程,不论有没有结果。

如果我们硬要给“用爱发电”加上额外的奖励(比如收入、名声),结果会怎么样呢?很多时候,这些“身外之物”不仅没法给我们加油,反而可能消耗我们的热情。

这是因为,如果我们为原本积极健康的正反馈,多加了一些额外奖励,我们确实会感到更多的愉悦。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忍受更深的“多巴胺低谷”。这会导致我们失去原本做事的乐趣。

这意味着,当孩子对某门功课感兴趣,你如果“为了他好”,画蛇添足地给予多余的奖励,让他兴奋过度,这可能导致他失去原有享受这门功课的乐趣。

如何利用多巴胺摆脱拖延?

我们在动力不足的时候,会潜意识地利用 deadline 形成的压力和焦虑,来调动脑力和体力全身心投入完成一件事。这就形成了拖延。

拖延来源于“被动的等待”。想尽快从消极状态中走出来,需要主动出击。尽管消极怠慢的状态很“没劲”,但主动去做一些“更没劲的事”,可以让自己更快回血。

这是因为,动力不足来源于体内多巴胺分泌不足。我们需要尽快让它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多巴胺水平下降得越快,就越容易恢复正常。主动让自己更“难受”,而不是去找乐子,等于让多巴胺水平下降得更快。

从事一些“稍稍费劲”的事,比如打扫卫生、洗个衣服、出门动一下,或者任何当下不太渴望和享受去做的事,从而获得完成一件哪怕再小的事情带来的成就感,就能带你更快走出原本消极的状态。

叔本华说,“人生有如钟摆,摆动于痛苦和无聊之间”。我们在追逐一样东西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追寻快乐,也是为了结束痛苦。

希望我们都能建立良好的多巴胺反馈,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