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叫《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我在撕山芋梗的时候,就想到了它。
山芋梗是我爱吃的一道菜,不过撕起来特别费事。每次看到菜摊上摆出来的一袋袋撕好的山芋梗,我就觉得那都是“时间的金子”。
撕山芋梗与禅有什么关系呢。无意识地浪费时间很常见,有意识地浪费时间就是大师了。你看那些禅师打坐,敲木鱼、念佛珠,都是活在时间里,与意念周璇。
我感觉,他们才是时间的朋友,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时间的奴隶,因为我连每天 10 分钟的冥想都做不到。
活在当下,活在摩托车的修理中,活在撕山芋梗的时间里,活在每一粒念珠的质感和每一次木鱼的回响里,都是幸福的时刻。
我当然不是假惺惺地要提倡放下红尘,或者拥趸现今的“躺平哲学”。我只是想打开一个对抗烦闷、焦虑和痛苦的思路。你也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让大脑休息的方式。
多数的痛苦都源于念头,而斩断思绪的一种可能,就是去关注脑子以外的东西,比如呼吸和身体,比如颜色、温度、声音、质感、气味。
如果我们不断压缩幸福的条件,最后会剩下三样东西:健康的身体、足够维生的钱、和想做的事。你当然可以拥有更多东西和更精彩的人生,但对幸福来说,这三样东西已经是缺一不可不能再少了。
这看起来似乎不难达到,但不幸福之多,是因为这里面埋了一个坑——在“足够维生的钱”和“想做的事”之间往往横着一道沟。
通过雇佣的方式维持生计,往往很难保证“在做想做的事”。这是因为,当工作可以被量化外包给他人的时候,往往是可重复的、缺乏创造性和成就感的、以及服务他人意识的。
哪怕不是通过雇佣,但需要与他人产生强关联的工作,往往也是需要妥协于他人意识的。
然而,对普通人来说,从事自己真正想做和完全可控的事,往往意味着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这还是在“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前提下。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随着社会角色的层层加码和角色带来的人格面具,会离自己的感受越来远。当社会化到一个程度,会逐渐异化到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
抑郁很可能在这个时候产生。不过,抑郁也没什么好可怕的,它不过是内心矛盾达到了极点,强制停下来思考的一种手段,也是认识自我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除去 water、shelter、food 之外,人类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为了缓解「无聊」。什么是不无聊,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意义,什么是公序良俗,什么是礼坏乐崩。我们都是活在大脑拼凑出来的概念世界里。
这些概念有哪些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哪些是经过生活检验过的,我们敢不敢在感到“别扭”的时候打碎自己,敢不敢直面真实世界的不确定和一片混沌。
如果我们没有像核心肌一样的的内在稳定的结构支持,就不可能有能力享受自由。因为自由意味着这一系列的矛盾与虚无,它会拖垮你的执行力、专注力和生活的秩序。
Written on October 15th, 2025 by S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