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幸的婚姻就像一口腌菜缸,两个人被时间腌在一起,用一种叫痛苦的盐,爱随着水份从身体里抽干。
幸福的婚姻应该是「亲密而自在」的。它意味着两个完全真实的人的完全真实的接触,是打破自恋和自我防卫的一种途径。
婚姻的意义,不在于荷尔蒙,不在于经济和育儿,不在于照应彼此的一颦一笑,而在于接近更真实的灵魂,并在彼此的灵魂中看见真实世界的模样。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而残缺的。从小到大,在家庭、学校、社会和集体潜意识的作用下,我们被浇灌出各式各样的“出厂设定”。
男性被要求附身“男子汉气概”,压抑身而为人的脆弱与情感,与“女性化”和“娘娘腔”划清界限,否则就会无法融入社会,也无法产生自我认同。
女性被鼓励发扬“女性气质”,更关注外貌和身材。在各种明示和暗示下,将欲望和野心视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更容易将情绪向内收敛,压抑愤怒等攻击性情绪。
这些传统的性别底色,是历史的长河中为解决某些社会问题沉淀下来的心理印痕和路径依赖。它是一种看似“行得通”的男女相处模式,是一个妥协和牺牲的产物。
这些压抑/回避/舍弃的情愫,会淤积成意识无法抵达的“心理死角”,便最终化身为一个具体的人格,一个完美的“另一半形象”。
当男人和女人在寻求各自“对的人”的时候,往往被对方身上自己缺失的那部分特质吸引,感受到压抑的人格被完美地展现,于是触发“心动”,并逐渐形成深层的心理依赖。
当这两人怀着美好和英雄主义的愿望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之间隔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处理模式、两个完全不同的成长环境、以及完美面具下被压抑的真实心理需求。
这里的荒谬之处在于,如果你一开始是个“完整的人”,就不会有人吸引你。如果你一直是个“不完整的人”,也很难拥有亲密自在的婚姻关系。
没有人能一直完美演绎对方心中的空缺。当最初的面具被卸下,时间留下的除了乏味,还有因不适引发的厌恶。
一些典型的家庭矛盾,比如妻子嫌弃丈夫无能,或丈夫埋怨妻子无知。这其实是男女双方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共同铸就的“角色困境”。
很多女性心中连接自我和世界的欲望,常常被无意识地压抑在性别角色里。这种压抑和逃避,有时是自己思想上的牢笼,有时是现实存在的困境。
它们化身为某种力量隐藏在家庭这道屏障后面,以间接的方式投射到丈夫身上,以“管老公”的方式展现到现实生活中来。
如果这股原始力量足够强大,而她又无法跳出思想的牢笼和现实的困境,男人就会成为女人与世界交锋的夹板,并最终受不了这个“木偶人”的角色。女人也会因男人无法满足她的野心而嫌弃丈夫“无能”。
“强势的妻子”之所以听起来更有“故事性”,是因为人们对冰山露出的部分更猎奇。愿意削足适履贴合丈夫心理空缺的妻子,在日后往往因“削足”而被埋怨不完整。这种矛盾、扭曲和拉扯让双方走进一个越来越闭塞的“死胡同”。
这里面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一切都发生在潜意识下。他们都不曾察觉,并深信自己是无辜和受伤的。
当男女双方因缺失而被角色捆绑在一起的时候,不管是“女强男弱”,还是“男强女弱”,还是彼此间相互制约,都不是一段自由舒展的健康关系。
只有通过原本缺失的「另一半」,看见自身存在的局限,并不断成长找回真正完整的自己,才是婚姻关系的出口,也是婚姻存在的真正意义。
Written on October 23rd , 2025 by Sherry